新聞資訊
壓印工藝概述1:
1、壓印工藝的基礎要求;
a. 素土夯實或三七灰土穩定層,密實系數>0.93;
b. 與壓印工藝相交的位置,盡量要先完成,如:石材的鋪裝、路牙石的鋪裝、立面的結構(花壇、臺階等);
c. 為了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,建議在工作面的柱腳、門洞口的位置設置鋼筋;
d. 若是在室內、屋頂進行壓印工藝,房屋結構的樓板、頂板應結構穩定,沒有明顯的結構變形產生的裂縫;
e.混凝土澆筑前,基礎及其周邊應充分澆水潤濕;
2、壓印工藝的混凝土要求;
a. 混凝土結構配比不低于C20;
b. 拌制混凝土時,必須使用標號32.5#(原425#)以上普通硅酸鹽水泥,中粗砂(粒徑>0.35mm,河砂),建議不添加粉煤灰;
c. 骨料最大粒徑與混凝土攤鋪厚度一般關系為:A、攤鋪厚度<8 cm時,骨料粒徑5 mm----15 mm;B、攤鋪厚度8 cm---- 12cm時,骨料粒徑5 mm----25 mm;C、攤鋪厚度>12 cm時,骨料粒徑5 mm----35 mm;
d. 塌落度應控制根據施工時現場溫度、濕度、季節不同,建議塌落度控制作如下調整:A、夏季高溫、工作面地表溫度>30度、干燥風大時,塌落度應控制在14cm----16cm,以防止混凝土表面失水速度過快;B、早、晚施工、工作面地表溫度<30度時,塌落度應控制在10cm----12cm;
e. 混凝土的空氣含量控制在6%左右;
f. 混凝土中不得添加含氯化物的外加劑及氧化鈣或氧化鈣產品;
g. 正確控制混凝土運距及攪拌時間,以避免人為混凝土離析;
h. 使用人工攪拌、攪拌機攪拌混凝土時,要求混凝土拌合均勻,品質及塌落度應符合條目;
i. 混凝土澆筑厚度>5 cm;
3、壓印工藝所涉及的材料、模具、常用工具及其用途;
a. 強化劑:強化劑中含有硅酸鹽成份以及石英砂,與水混合后,形成與混凝土類似的結構,具有很高的耐磨強度;
b. 脫模劑:堿性成份,在壓印后使模具從強化劑表面輕易的分離,同時細小的憎水微粒結構可以很好的養護混凝土面層;為彩色強化層表面提供二次顏色;
c. 密封劑:在完成壓印的混凝土表面形成透明密封層,封堵強化劑表面的微小孔隙,為強化面層提供抗滲功能,同時自身也具有很好的耐磨性能;
d. 模具:壓印紋理;
e. 鹽酸:密封之前,使用稀鹽酸將附著在強化劑面層多余的脫模劑洗掉,保持強化表面具有自然的二次顏色;
f. 噴壺:盛放、噴灑稀鹽酸使用,相對于一般的噴壺應具有更好的密封性,噴灑時,可以形成較均勻的霧體;
g. 滾夯:混凝土攤鋪、粗抹平后,使用滾夯提漿,使混凝土表面形成漿層,有利于壓??;
h. 抹刀:木抹刀、手持金屬抹刀、瘋狂抹刀、修邊器、開槽器、修邊器開槽器、陰陽角抹刀
i. 其他:塑料薄膜、水管、水泵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