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聞資訊
壓印工藝概述二: 1.壓印工藝的一般流程以及關鍵環節; a. 混凝土澆筑前,基礎及其周邊應充分澆水潤濕,若在原有混凝土層上施工,則需要掃漿處理; b. 混凝土攤鋪后要充分振搗,尤其在工作面的邊角位置要充分振搗,提高混凝土的密實度; c. 嚴格按照設計要求控制混凝土粗找平的平整度、排水坡度; d. 使用專用滾夯提漿; e. 使用專用木制大抹刀將混凝土表面粗抹平; f. 在混凝土初凝前2小時(根據施工條件不同,此時間也會變化),拋撒強化劑,拋撒量>3kg/㎡; g. 使用專用木制大抹刀將強化劑面層粗抹平; h. 使用專用鋼制大抹刀將強化劑面層精抹平,要求強化劑面層顏色均勻一致,不得出現明顯的抹刀痕跡; i. 人工拋撒脫模劑至混凝土表面,均勻覆蓋強化劑面層即可; j. 使用專用模具沿定位方向壓??; k. 壓印結束后,需要使用塑料薄膜覆蓋養護混凝土及面層,薄膜養護時應保證薄膜內有凝結水,若沒有條件使用薄膜養護,也可澆水養護,澆水養護的 時間應在壓印結束后24后進行,澆水的次數應根據能否保證混凝土表面處于濕潤而定; l. 酸洗; m. 縮縫、脹縫的設置應在混凝土澆筑后24----48小時內完成,縮縫深不小于混凝土澆筑厚度的1/3,縮縫寬度5-8 mm,間距<6m,脹縫要求貫穿混凝土,達到土層,脹縫寬度15---20 mm,間距<18m;當原有基層混凝土存在裂縫時,應在對應位置設置工作縫,防止反射開裂; n. 如果采用填縫料,一般建議使用聚胺脂嵌縫油膏和聚硫橡膠類嵌縫膏; o. 在夏季高溫施工時,澆筑混凝土的時間應避免高溫時間段,建議澆筑時間在下午四點以后,避免地璞藝術地坪表面出現細小的龜裂; p. 由于一般混凝土材料中含有堿性成分,在氣溫過低時施工容易出現返堿現象,所以應盡量避免氣溫在零下時施工; 2、壓印工藝的易發質量問題及其防治; a. 施工縫(含開槽)的兩側高差大于5mm; b. 反水和積水(細部紋理處除外); c. 不按照設計要求定位模具; d. 不按要求放線定位支模; e. 裝飾邊未按定位要求壓印、切割溝縫的,重復切割裝飾邊; f. 不按照設計要求和混凝土施工規范要求設制伸縫、縮縫、沉降縫; g. 沒有設置伸縫、縮縫、沉降縫; h. 填充伸縫、縮縫、沉降縫污染; i. 強化劑層空鼓甚至脫落; j. 不同顏色板塊之間互相污染; k. 二次顏色處理程度不符合確認樣板的要求,無確認樣板時不符合標準工藝的要求; l. 二次收光; m. 壓印未充分體現模具紋理,壓印較大面積偏淺; n. 30平方米內毛面面積大于3平方米; o. 原地轉向重疊壓??; p. 遺漏壓??; q. 壓印過界; r. 模具銜接處擠出的棱條未打磨、修整; s. 壓印、修邊、修槽未到邊; t. 雙眼皮未修補; u. 面層壓裂未修補; v. 遺漏密封; w. 分隔縫、裝飾條、修邊不光滑平整; x. 錯誤使用強化劑、脫模劑、密封劑; y. 未對未驗收成品或半成品進行保護,造成產品受到外界因素破壞; z. 未徹底干燥密封,形成水霧; 3、混凝土的易發質量問題以及一般防治; 在壓印工程中主要有干縮裂縫、溫度裂縫、不均勻沉降裂縫等質量問題。 a、干縮裂縫(龜裂) 干縮裂縫位于混凝土表面,寬度多在0.05-0.2MM之間,其走向沒有規律性,這類裂縫一般在混凝土經一段時間的的露天養護后,在表面或側面出現,并隨溫度和濕度的變化而逐漸發展。干縮裂縫產生的原因主要是混凝土成型后養護不當,表面水分散失過快,造成混凝土內外的不均勻收縮,引起混凝土表面開裂; b、溫度裂縫 溫度裂縫多發生在施工期間。裂縫的寬度受溫度影響較大,冬季較大、夏季較窄,裂縫的走向無規律性。溫度裂縫對混凝土強度有很大影響。溫度裂縫是由于混凝土內部和表面溫度相差較大而引起。所以在引玉工程中養護工作最好做到覆蓋養護,冬天最好能用毛毯覆蓋。 c、不均勻沉降裂縫 裂縫多屬貫穿性的,其走向與沉降情況有關,一般與地面呈45度到90度方向發展。產生裂縫的原因多由于地基處理不當、施工縫設置有關。 d、其他 空鼓、蜂窩麻孔、起皮、起塵。 |